在身體症狀和心理症狀間其實沒有截然劃分的界限,每一種症狀都有心理內涵,並透過身體來表達。
另我們應該放下【正常】和【不正常】的標籤,精神病患和每個人一樣遵守同樣的心理法則,如妄想患者把自己陰影投射在周圍人的身上,害怕被追蹤、謀殺,和一般人也會害怕歹徒搶劫的情形是相同的,每一個投射都是一種妄想,所以定義哪種妄想是正常,哪一種是病態,根本就是多餘的。
醫學上定義的精神症狀為:
1.病人體驗為外在事件的每一件事,都是內在陰影的投射(幻聽、攻擊、迫害、謀殺的意圖等等)
2.病人的精神行為本身是強制表現出被忽視的陰影。
接下來探討最常見的精神症狀-憂鬱症
憂鬱症症狀表現可以從【情緒低落】的感覺到內因性的完全失去動機、了無生趣。除了完全不想活動和沮喪的情緒,憂鬱症還會伴隨各式各樣的身體症狀,最常見的就是疲倦、睡眠障礙、喪失胃口、便秘、頭痛、心悸、背痛、女性經期紊亂和喪失身體張力。憂鬱患者會有強烈的罪惡感和自責感,常想彌補過錯,這讓我們想到憂鬱患者到底被什麼壓制?或是他們在壓抑什麼?我們從下三部分來討論:
一、攻擊性:
當心理上的攻擊找不到出口時,就會成為身體的疼痛,也就是攻擊性在心理層面被壓抑時會造成憂鬱,攻擊性表達受阻時,會轉而向內攻擊自己。被壓抑的攻擊性不但會造成罪惡感,還會造成許多附屬症狀,就是各式各樣的疼痛。攻擊性是生命能量和活動的一種特殊形式的表現,所以急於壓抑攻擊衝動的人,同時也壓抑了所有能量與活動。
二、責任
除了自殺,憂鬱症也成了逃避責任的最終方法之一,當罹患憂鬱症時,就可以不再活動,茫茫然過日子。但在拒絕主動掌握生命的同時,憂鬱病人背負著罪惡感,他們害怕面對責任,許多憂鬱病人都是在面對某種新生活階段時發病,這時害怕面對責任的問題明顯的浮出檯面,迫使著憂鬱病人去面對,最明顯的例子就是產後憂鬱症。
三、退縮---孤獨---老年---死亡
這四個相關的主題可說是最終、最重要的問題,憂鬱迫使病人向生命的必死面臣服,憂鬱病人被剝奪所有真正活著的事,比如動力、改變、溝通等,他們行為顯現出與生命相對的一極:如情感冷漠、僵硬、寂寞、了無生趣等,事實上,憂鬱病人如此鮮活地感受到生命的死亡面,正顯示這是他們的陰影。
從上所知,憂鬱使我們誠實,它顯現出我們缺乏活著和死去的能力,憂鬱病人需要嘗試積極的生活,面對生活中必然發生的過失和責任,放棄所有的投射,接受存在的孤獨感,一但願意負起最不想承擔的責任,憂鬱也就煙消雲散了。